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教學活動]神探艾思克+我到底是誰(搭配單元:二下 特殊四邊形的性質)

活動名稱:神探艾思克+我到底是誰
活動器材:特殊四邊形紙卡(每組8x2=16張)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適合單元:特殊四邊形的性質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操作難度:
遊戲可套用性:★★
推薦度:★★★★
共同設計者:彰師大學生 徐彤、黃嬿竹、臺南市安南國中吳宗和、彰化縣二林國中 蔡慶鴻
相關文章:[教學活動]我到底是誰 2020年版(2020.07.03更新)
流程簡述:
一、基本版:
1.
每桌約4-5人,其中一人為數學程度最好的A咖,
其餘為各組程度相當的B咖或C咖。
例:
第一桌:A1,B1,B2,B3;第二桌:A2,B4,B5,B6,B7;
第三桌:A3,C1,C2,C3;第四桌:A4,C4,C5,C6…,
其中A1代表第一組的A咖,C4代表第四組的C咖,以此類推。
2.
A咖擔任嫌疑犯,其它人擔任探員。
嫌犯從八種紙卡(非特殊四邊形、箏形、梯形、等腰梯形、
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中抽一張,
當作自己的真實身份,但必須對探員們隱瞞。
3.
遊戲開始後,探員輪流向嫌犯發問一個「與四邊形性質有關」的「Yes/No問句」,
例如:「對角線是否互相平分?」,
嫌犯公開答覆「是」或「否」。
其中,「是」代表「此問題的敘述完全正確」;
「否」代表「此問題的敘述不正確、不完全正確或不適用此圖形」
4.
過程中每個探員隨時可以舉手搶答:「你真實的身份是○○形!」
若答對的話則獲勝,
答錯的話則必須略過兩個人次,此間無法進行發問與搶答。

二、進階版:
流程與操作方式大致上如同基本版,
但嫌犯左手右手各有一張圖形(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
探員發問時僅能「針對」其中一個詢問一個問題,
例:「左手那一個兩組對角分別相等嗎?」
嫌犯回答YES/NO後,所有探員可搶答,
但答題時必須一次回答兩個,兩個完全正確者獲勝。
如果只答對其中一個,嫌犯只能回答「否」,但不提供額外資訊。
(簡言之,嫌犯只能回答「是」或「否」,不能洩露其它的資訊。)

註1:以下為非法問題的示例
(1)是正方形嗎?
(2)兩張圖形是否一樣?
(3)兩個字嗎?

註2:如果謎底是「長方形」,
而探員發問:「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嗎?」,答案為「是」;
探員若發問:「有一組對邊平行嗎?」,答案亦為「是」。
如果謎底是「箏形」,
探員發問:「兩條對角線一樣長嗎?」,即使有可能成立,但答案應回答「否」;
探員發問:「有一組對角相等嗎?」,答案為「是」。

註3:探員回答的答案須精準。
例如: 如果謎底是「正方形」,不可回答「矩形」。

實施心得:
[ 2017.07.31 假日班 ]
因為第三次段考期間的進度較趕,
在四邊形部分又有很多不錯的教學活動可以用,
且「神探艾思克」的難度較高,
所以從二月數咖講座產出以來,
就一直沒有機會可以操作「神探艾思克」。

暑假接了一個績優班,
剛好來複習並測試活動的效果如何。
上課一開始,我說到我在開車時有時候會玩一個遊戲,
有孩子在底下就小聲的討論:「開車時還玩遊戲喔?」
我繼續說下去:
「我心裡會想一個名詞或物品,
我老婆問我Yes/No問句,
我只會回答是或否,
如果問題答案不恰當或不一定,
我就會說否。
直到他猜對這個名詞或物品為止。」

然後我在手上偷偷寫了一個「馬桶」,
要孩子們試著猜猜看我手裡寫什麼。
主動猜的人不多,全班問了十個問題離謎底還很遠,
但他們都覺得新奇有趣。

接著我從手上的牌隨機抽出一張四邊形,
要他們以「神探艾思克」的方式探問,
他們很快便瞭解規則了。

各組發下牌之後,
大家一邊問一邊看著我黑板上畫的四邊形,
試圖找回對四邊形的記憶,
所以一開始還滿悶的,進行的不順暢。
但輪了幾回合之後,全班開始出現笑聲,
算是一個慢熱的活動。
我對這個活動趣味性不足的疑慮也消失了,
過程中孩子經由討論與問答也重新熟悉了四邊形的性質。

但我認為對一般班級的孩子而言,
這仍是個難度偏高的活動。
另外,紙牌上的圖案容易不小心被其他玩家看到,
如果下次要操作,我會將圖案寫或畫在小圓幣上,
減少漏餡的機會。

後半節課我拋出了「我到底是誰」的活動方式,
類似桌遊「土狼在笑你」的擺牌方式,每個人抽一張放在額頭上。
輪流發問來得知自己頭上的牌是哪一種特殊四邊形。
這樣的方式也不錯,但兩者比較之下,
我覺得「神探艾思克」是較佳的教學活動。

[更新:2019.06.18]
我二年級的這幾堂課主要都聚集在特殊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
經由「神探艾思克」及「我到底是誰」,
不斷地在各四邊形之間作篩選及澄清,
我個人好喜歡這幾個活動。

在開始活動前,
我示範回答的過程,在手上拿一張牌讓一些孩子問我問題,
然後幫忙他們聚焦踢掉一些圖形。
但是孩子還是會連問四個無法減少可能性的問題。

所以今天才臨時做出這個篩選表格,
幫助孩子更精準的問出漂亮的問題,
來逼出卡牌的真正身份,
不用在腦海中記憶目前剩下的圖形有哪些可能,
減少學習的負荷。

特殊四邊形篩選記錄表,
一回合使用一排作記錄。
每問一個問題就將不符合的四邊形打叉做標記,
有利於問出更精準的問題。

活動照片:(此處為「我到底是誰」的活動照片)










[學習單]石版之謎(搭配:三下 二次函數的圖形)




最近產出了不少學習單,
不過,這張應該是我最滿意的一張了,
使用的符號圖樣與解謎策略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而且創作時的歷程非常的奇妙與充滿挑戰,感覺真棒。
這是一張連柯南都解不出來的謎語,
因為…,原因我就賣個關子吧。

昨天讓一個310的孩子操作這份學習單。
他們在裁切與計算的同時,我說:
「這個任務之前都沒有人成功解開過喔!
我這樣說你們有沒有很想要挑戰看看?」
「有!」「老師,你這麼說我更不想挑戰了。」
過了幾秒鐘,
「你們知道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解開這個任務嗎?
因為…你們是第一個用這份學習單的班級。」
全班都笑了。
程度好的孩子,
沒多久就解出所有題目,
但在思索最後兩塊到底是哪兩塊時花了很多時間。
所以我給十分鐘的思考與討論時間,
苦思不得再給予更進一步的提示,
最後有兩個孩子一同合作,
在我提示之下豁然開朗找出了最後的謎底。

[2017.02.22] 
今天操作的流程與心得,
有意實施的老師可以參考看看喔!
一、今日流程:
1.上課後再次複習與強調二次函數配方後的明顯優勢。
2.發給每組「石版之謎」學習單,並在黑板上貼上兩張覆蓋的提示。
3.宣布第一組解出來可得小組積分200,第二組可得180分,以此類推。
4.小組拼出圖形後,十分鐘後若無法得到正確解答,則可上臺看第一道提示(注意直排的方向);再過五分鐘若仍無法得解,則可上臺看第二道提示(看成注音符號)。
5.
二、實施心得:
1.一說出要比速度,我就後悔了。
因為程度好的孩子就全心專注在完成密逃任務上,
不會慢下來教導同組程度較差的同學。
另一方面,
競速的比賽方式讓組長分派不同題數給組員以增加效率,
所以很多人無法完成所有的題目。
2.拼出圖形後,獲得第一道提示所需的時間為10分鐘,
應縮短為5分鐘,以減少時間的浪費。
3.七組中有五組在獲得第二道提示後,
能夠得到最後的答案,
難度算是中等稍上,且孩子知道謎底的那一刻,
都感到非常的驚喜與興奮。
三、建議操作方式:
1.先發給各組題目,下半部石版的部分先不給。
2.各組完成題目的練習後,每人必須抽一題,
大家都答對的話才能向老師索取石版。
若有一個人答錯,獲得石版的所需時間就加2分鐘。
且下一次索取石版時,所有組員皆需要再抽一題。














成功逃脫的第一隊

成功逃脫的第二隊

成功逃脫的第三隊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教學活動]等差級數的和

PPAP與等差級數的和有什麼關聯? 
「I have a 梯形,I have a 梯形,嗯~~啊!!長方形!」 

第一次試著讓孩子們操作來瞭解公式的由來,
他們說出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式,
沒有一組說到課本教的上下顛倒的方法。 
但我覺得很不錯,
即使不是最好的方法, 卻是能夠解決當下問題的策略。 

在最後階段, 
我請各組在桌上排出另一組1+2+…+7, 
但順序是顛倒過來的, 
將兩大堆組合得到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來計算顆數。 

但在操作過程中我也發現,
要將1+2+3+4+5+6+7式子中的七排棋子視為梯形, 
還真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信服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這部分我沒有處理得很好。 

撇除這個缺失, 
PPAP應該讓孩子對於兩堆的「嗯~~啊!!」組合, 
超有感覺。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教學活動]決鬥三二一,Bang!!(搭配三下:二次函數的圖形)

活動名稱:決鬥三二一,Bang!!
活動器材:題目投影片、叫人鈴2個
活動時間:節課
適合單元:二次函數的圖形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操作難度:★★
遊戲可套用性:
推薦度:★★★★★
相關文章:[教學活動]二次函數圖形的五種排序活動(搭配單元:三下 二次函數的圖形)l
實施心得:
這次國三的二次函數圖形,
我一改過去跟著課本的教法,
倒過來從第二小節「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開始教起,
過程中,做了詳細的「線型函數」、「不等式」與「配方」的複習。
最後再回來第一小節,
由「對稱」的方式找出關鍵的點坐標後進行畫圖。

這樣的教法,我認為有其好處:
二次函數完成配方的形式,
不用動筆,就可以回答出大部分的問題,
包含開口方向、函數的極值、圖形的平移、頂點坐標、對稱軸方程式…
重點就是「真的不用動筆」,「用眼睛看就行」,
我也一直傳達這點給孩子們知道。

今天對一個程度較差的班級,
我實施了「決鬥三二一,Bang!!」活動,
這個活動的方式與「雙胞胎鑑定團」的操作方式一模一樣。
一些平常什麼都不會、不學的孩子,
突然發現要回答老師的問題真的好簡單,
整堂課作為此單元中暫時的收尾,歡樂又有效。

夥伴們可以試試。

活動方式請參考:雙胞胎鑑定團

(以下更新於2020.03.05)
之前使用兩個不同的叫人鈴讓兩組搶答,
但是有時候還是很難分辨是哪一組先按鈴的。
所以這次放了三個不同顏色的塑膠杯在講桌上,
搶到題目頁上指定的顏色杯子者獲得答題權。

因為這個任教班沒有分組,
所以今天的比賽就分成男女兩組對抗。
一夫當關的競賽方式分別兩階段,
第一階段答錯者淘汰,最先全組被淘汰的組別落敗;
第二階段答錯者留著,最先全組輪完的組別獲勝。
用這樣的比賽方式來複習,整間教室的氣氛非常的高昂,
也獲得不錯的學習效果。

迷你疊杯

遊戲投影片封面

搶到紅色杯子的人可以答題

搶到紅色杯子的人可以答題

這一題搶到黃色杯子的人獲得答題權

要搶到綠色杯子才可以答題。
(這一題是陷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