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活動名稱]PIXEL


活動名稱:PIXEL
活動器材:剪貼版:筆、直尺、美工刀、剪刀、膠水、
                    塗繪版:筆、色筆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適合單元:評量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操作難度:★★
遊戲可套用性:★★★★★
推薦度:★★★★★
構想來源:高雄市龍華國中周靜芳老師簡報學習單、數織
相關文章:[小小成果]Pixel-康軒合作版
流程簡述:
1.
課前先請孩子們準備剪刀(美工刀搭配直尺亦可)與膠水。
2.
上課時先拿學習單的第二頁給孩子們看,
說明這16張可以拼出一個圖案,
但盲目的拼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需要憑靠因式分解的提示才能解開謎底。
讓孩子有個期待目標,知道除了紙筆計算,等下還有謎題等著他們。
3.
發給每個人一張學習單第一頁,
給予足夠時間讓孩子解題與討論。
4.
大部分的組別完成後,發下第二頁,
讓孩子們沿線剪下16張紙片。
5.
指示孩子將膠水塗在「答案框的背面」,
並浮貼在第一頁對應的「答案黏貼處」。

註:
1. 為避免有些聰明且投機取巧的學生以展開的方式快速得到題目與答案的對應關係,不能先發下第二頁,一定要先讓孩子作完因式分解。

2.題目與答案可以自行更改以符合教學需求。

活動照片:













實施心得:
待補


延伸應用:

[2017.09.05]
pixel又往前更進一步囉!
這個暑假透過學校美術社指導老師江雅琳的協助,
請美術社的孩子完成了六幅的馬賽克作品。
如此一來,在進行此活動時,
孩子手上的圖樣可能不一樣,
如果程度好的孩子動作比較快,
其他孩子也不會因為看到謎底而失去了解題的樂趣與衝勁。


臺灣黑熊 蔡安心同學設計

樹蛙 蔡安心同學設計

櫻花鉤吻鮭 謝宥阡同學設計

綠蠵龜 蔡安心同學設計

藍鵲 王婉庭同學設計

貓頭鷹 王渝雯同學設計
蛋殼:
第一版構想發想並發佈草稿於2016.11.25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教學活動]畢氏定理番外篇-從YBC 7289出發

等待孩子抄寫聯絡簿的時間,
我在黑板上畫一個YBC 7289 泥板。

由歷史課的巴比倫楔形文字開始,
介紹板上分別代表1與10的兩個符號,
引導孩子一起辨認出30,(1,24,51,10),(42,25,35)等數字,
孩子怎麼想也不知道這些數字有什麼意義。
我簡單介紹六十進位後,
告知這三串數字所代表的意思並計算其值,
說明其與正方形邊長及對角線的關係。

接著進入到這節課最有趣的部分:介紹古埃及的計數方式,
一個個奇特的符號讓孩子們都覺得很好玩。
而且他們自己畫圖表示出來的數字真是可愛極了,
可惜沒有設計學習單留下這麼可愛的成品。
但日後還可以聯結到古埃及的分數算法,
算是延伸性不錯的教學活動。

最後介紹羅馬數字,
複雜的表示方式讓孩子們昏了頭但又覺得好玩。

整體而言,
雖然我對這方面的準備仍顯大大的不足,
一邊看著印好的文件一邊與孩子們解說示範,
但這節課我仍覺得非常的有趣,
也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與現在數學課所學非常不一樣的內容。

有興趣的老師可以搜尋「YBC 7289」、「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數字」、「羅馬數字」等關鍵字。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課堂有趣事]頓悟的樂趣 EUREKA!!

為了讓孩子們弄清楚長方體中隱藏的直角三角形在哪裡,
我花了將近一節半的時間作訓練。

其中有一段時間,
我的目標是讓他們能夠更熟悉這個畫在平面上的立體圖形,
所以我用全實線畫了一個長方體。
要孩子練習將D點藏在後面,H點推出來;
之後再將D點推出來,將H點藏在後面。
有些孩子立刻就能在這兩種圖形間作切換,
但有些孩子遇到了困難。


接著我畫了兩個有虛線的長方體,
將這兩個由不同角度觀看的長方體作明顯的呈現以利區分。





有些孩子回頭看全實線的長方體,
還是不大能轉換,
他們覺得疑惑:「為什麼其它人看到的圖形,我看不到?」

所以我又畫了下面的圖形:「你們看到什麼?」
「缺了一個角!」
我手指著他們認為凹進去的那個點:「那如果你把這個點推出來呢?」
這時候陸續有人發出驚呼:「哇!我看到了!」
有的孩子一直看一直看,頭上仍是一堆問號。

我繼續試圖讓所有的孩子理解的途中,
不時有人不顧我在說話,
情不自禁的大叫:「喔,看到了!」

那時候我的心中的感覺其實是很特別的,
原來從未知到發現的過程,
是如此充滿興奮與欣喜的,
讓人可以不顧一切大聲的喊叫出來,
我終於能體會傳說中阿基米德洗澡中大喊EUREKA的心情。

頓悟與求知,
是這麼美好的事情。

所以這堂課中,孩子的反應讓我內心有好大的震撼,
我們該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
引導孩子們有這樣愉快且主動的學習歷程呢?

這堂課的最後,
我順便分享了有名的「旋轉的舞女」圖,
有的人看到順時針旋轉,有的人看到逆時針,
有的人認為圖片有詭,因為他看到女郎不停在變換方向。

我跟孩子說,有些事情沒有對錯,
只是觀看的角度與心境不同,
所以多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與設想,
才能感同身受。



[教學活動]圈正方形(搭配單元:二上 畢氏定理)

活動名稱:圈正方形
活動器材:鉛筆、直尺、色筆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適合單元:畢氏定理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操作難度:
遊戲可套用性:
推薦度:★★★★★
構想來源:臺中市至善國中曾嘉建老師夢1.5分享影片
實施心得:
這活動中習得的概念與「撲克牌裁縫師的困擾」幾乎一模一樣,
但更加容易操作。

因為之前在任教班操作過「撲克牌裁縫師的困擾」,
發現對孩子而言過於困難,
有大多數孩子無法掌握解謎要領,
所以在實施前就先以曾嘉建老師的學習單作為參考,
設計了簡單的學習單,
讓孩子瞭解找出指定面積之正方形邊長的方法與策略。
    (活動效益一:連結到根號與面積的關係)
另一方面,此學習單的計算面積方式,
    (活動效益二:圖形面積的拆解與組合)
正好可以呼應我在進入這個單元時所採用的教學活動。
    (活動效益三:畢氏定理的證明)
而且又可以與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的距離結合,
    (活動效益四:兩點間的距離)
所以這活動我滿喜歡的。

但是今天操作後,
發現有很多孩子並未照著我安排他們走的方向,
而是先試著畫出正方形,數格子計算面積後填上數字。
並不是先預想一個特定的正方形面積,
朝著目標,利用畢氏定理繪製邊長。
對於該如何找到想要的邊長,
有不少孩子遇到不小的困難。

喔,我覺得有點洩氣哪!

註:
「數學可以救羅馬」一書中,
在第七章介紹與此活動相關之兩人棋弈遊戲,名稱為Quod。

成品照片: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教學活動]圓形畢露(搭配單元:三上 兩圓的位置關係)

活動名稱:圓形畢露
活動器材:美工刀或剪刀、直尺、膠水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適合單元:兩圓的位置關係。亦可更改紙條的提示,套用至其它單元或領域。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操作難度:★★★
遊戲可套用性:★★★★
推薦度:★★★★★
構想來源:愈玩愈聰明IQ遊戲大百科
操作概述:
此活動中,學生手上有六張紙條,
依正確方式編織後會產生文字或圖案。
但是缺少提示的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
故搭配課本概念,以剛學過的概念為引,
就能得知紙條正確的位置,
進而達成遊戲任務。


活動照片:
[2016 303]
























[2017.10.27 307]













學習單製作方式:






夥伴回饋:
[2016.10.06 Claire Tyan]

今天我實際操作了兩個班,在這裡和大家做個分享。 首先我把它視為驗收,所以在星期一時就告訴同學,我要考兩圓的位置關係,並請他們在今天攜帶該帶的東西。
1. 紙張發下去後,先請同學剪下12張小紙條 ,然後貼在拼圖(先不裁)的那一張上面。
2. 解決數學問題。做為一個小考分數(計時15分鐘)。( 避免有些同學貼錯,可以跟同學說: 口紅膠塗一點就好,待最後確定,再黏牢。
3.處理拼圖的部份。

如以上各位老師所說,學生在處理拼圖這部份真的很有困難, 但我想這張的重點在於它的數學部分,拼圖是蔡老師要給學生的附帶學習樂趣, 所以 經過一個班的失敗後,第二個班 我是這麼處理,以此作為不同的評量方式, 拼圖部分則看個人的手藝了。這點我不強求。

第二個班在解決數學問題之後,操作拼圖部份時,一直很期待拼出來的動物是什麼。 我請孩子貼在我們的數學筆記本裡面, 一直到下課,我的兩個班都還在努力的弄。

[2016.10.14 Pei-Ying Hung]

感謝老師的分享,這個作品真的太厲害了。
今天在班上實施時,先讓孩子猜猜可能排出的動物,之後解說活動,12張剪後先排不貼,再加上讓孩子找課本關係圖,確認完再貼,沒給第一張提示下 孩子們還是摸索很久(可能位置右上與上右搞不清楚),之後才發下原本第一張的提示。
不過,當第一個孩子拼出時,接著第2第3第4也是同一種動物時,其他孩子拼湊的動力突然降低了,下一個班實施前再來想想講解的話術,也許能有其他火花出現。再次謝謝老師!